在急诊科工作多年,笔者经常见到因错误的使用止血带而导致的二次损害,重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,轻者导致失血明显增加。
急诊室内比较常见的几个错误的场景,患者工地干活,手指头砸伤,患者及陪同者,用麻绳勒住前臂,但手指头仍血流不止,满地滴沥着鲜血。看到这个患者后,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叫住他,马上解开那段麻绳,让他自己紧握住出血的手指,马上出血止住了。随后,让他去诊室进行处置。
一个高校的老师,在家里工作,不慎玻璃划伤前臂,随手拿个鼠标线捆扎在上臂上,但一路血流不止,来到抢救室时,人面色苍白,全身冷汗,已经出现休克征象。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让他直接坐到地上,快速去除捆扎上臂的鼠标线,然后再察看伤口,发现伤口并不大,用几块小纱布压迫住伤口,再用绷带加压包扎,血就止住了。
一个院前急救的救护员,用随车的制式止血带,这个止血带2cm宽,为一个上肢出血的患者结扎止血,但是进入抢救室的时候,患者也是脸色苍白,冷汗直冒;救护员明显已经有些慌了,因为他告诉我,这个患者一路在出血,止血带上沾满了鲜血,已经手感滑腻了。我让他打开止血带,仍然是采取一个压迫止血的方法,立刻为患者止血。
其实,上面这三例,在日常生活和急诊室的工作中并非少见。
这样的例子,都是错误的使用止血带。如第一例,单纯的一个指头砸伤或者切伤,是可以采取直接压迫的方法就解决了,在解剖结构上,由于前臂除了吃动脉和桡动脉,在尺桡骨之间还有骨间动脉供血,由于骨性刚性的阻挡,无法阻断动脉持续向手端供血,而却阻断了浅表的静脉向心脏方向的回流,这样导致了血液持续不断从心脏流向手,而从伤口流失。
第二例以及第三例,也都是止血位置错误,和选择止血材料错误造成的。
但是,我们经常从电影上看到,特别是国外的电影,很多英雄人物,胳膊、腿受了伤,用皮带或者领带等,咬着皮带的一段,另外一只手用力一拽,很潇洒的样子,这样的场景导致很多人跟着这么学、这么做。但大家一定要明确,那是在绝望的环境中采取这种方式,即使采取这种方式,最为有效的仍然是压迫止血。
压迫止血,是现场急救和伤员转运中,操作最为简便、取材最为容易、效果最为可靠的一种止血方式。顾名思义,就是可以采取直接压迫的方法,以达到止血的目的。压迫止血不仅仅是肢体损伤可以用,而且,头面、颈部、躯干、腹股沟处的出血可以采用。具体的操作方法,首先察看一下伤口内有无异物,如玻璃、尖锐木屑、金属异物等。如果没有这些异物,则可以使用干净毛巾、纱布等,直接按压在出血的伤口上。压迫的材料,尽量不要使用纸张,特别是卫生纸、纸面巾等沾到液体易成为碎屑的纸制品,因为这些物品沾染血液后可以产生碎屑,以致送到医院进行清理创面时,难度增加。四肢的出血,可以将纱布、毛巾压迫伤口后,再使用纱布等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,如无包扎条件,也可以用手持续按压,转送医院急诊即可。如果是头颈部、腹股沟、腋窝或者肘前刺伤导致的动脉喷血的情况,出血剧烈,来不及找到毛巾或纱布等用于止血的物品,也可以用手掌直接压迫到伤口。这种压迫一旦有效止血,就不要再松开,直到送至医院,在止血条件充分或者准备好急诊手术后,根据医生的指导,再行松开。
我们知道,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压力,一般上肢要用到40kPa,下肢要用到60kPa的压力,才能有效止血。实际这压力是比较大的压力了,笔者自己及同事进行过测试,按照标准的手术捆扎方式,给上肢40Kpa的压力,在没有麻醉和镇痛药物的作用下,能耐受的时间仅在5~10分钟左右。
在日常的生活中,教科书上这么教的,但教科书上没有写明止血带具体的如何使用。使用方法、部位、时间、压力等,多没有明确的描述,而这些不明确的描述,以及其使用不好反而会致命的,即使是医学生、院前急救医生、专科医生等,都会忽视它导致损伤加重的严重性。止血问题似小问题,以至于这些年在急救止血的科普教育以及临床教育上,忽视了这一问题。
很多人说是美国人这么教的,这么用的,而且军队上这么用的。的确,在这一问题上,因为美国近年来连年的战争,在战争中特殊的战地环境造成了同时产生大量伤兵,肢体损伤占到了38-54-96%之间。美国军队新采用的绞杆绞紧式止血带,大大降低了伤兵因为肢体大出血而造成的死亡。
但我们现实的非战争的普通生活是跟美国是有差别的。普通的生活中,每次出血病例多是散发出现,至少笔者作为上海市接收外伤患者最多的医院来说,基本都是散发的出血患者到来,院前急救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处置出血部位。
国外有文章总结美军止血技术的特点:1、重视止血带止血,并且把该项技术作为自救互救的第一重点;2、反对任何的“条带加卡式”止血带;而目前我军、院前急救使用的多为这种止血带;3、反对每隔一段时间松解止血带以改善肢体循环,并称之为该种做法为“血的教训”;其实,我的临床经验也是这种支持看法。
从效价上看精确上看,压迫是最为省力,省血的一种办法。
建议:
- 如果现场急救,发现是肢体大动脉出血的情况下,如果为多人,伤者肢体伤口不大的情况下,马上采用压迫止血;如果为广泛的肢体损伤,可以马上使用止血带,但一旦有条件,马上改为压迫止血,可以把止血带作为应急第一步,但随后应马上改为压迫止血。
- 如果为单人大动脉受伤,则首选止血带快速止血;但如果是这样,以目前我们的设备、自救教育的观点,常人基本没有获救可能。
- 到医院后,使用止血带的患者优先手术。
- 建议对普通百姓止血的科普教育中,优先推荐压迫止血的教育,而不是“花哨式”的包扎,也不要首选止血带。
- 止血带与压迫止血并非对立的方法,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,且可以相互替代。
对比 | 压迫止血法 | 止血带止血法 |
部位 | 部位精确,定点压迫 | 部位不精确,需要选择上臂或者腹股沟处进行压迫 |
局部压力 | 压力较小 | 压力较大,上肢40kpa,下肢60kpa |
精确度 | 控制出血面积较小 | 控制出血面积较大 |
是否需要松开 | 一旦压迫,不需要松开 | 尽快送患者到医院,由医院医生松开;松开期间,必须监测是否出血,如果仍然剧烈出血,应重新加压至止血 |
维持时间的长久 | 维持时间较长 | 维持时间较短,反复松开等 |
对于肢体循环的影响 | 影响较小或者不影响 | 影响较大 |